炎炎夏日,到重慶彩云湖國家濕地公園散步休閑、消暑納涼成為了不少主城區市民的首選。近日,公園中由重慶設計集團所屬子企業重慶市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市建科院”)原址重新設計修建的新風雨廊橋向市民開放,因其優美的外觀造型、精心設計的結構,再次成為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原位于重慶彩云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風雨廊橋為單層木結構,整體呈一字型,全長約144米,是公園環湖親水步道的重要一環。廊橋坐落青山之間,漂浮碧水之上,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典范。但經歷長時間日曬雨淋,廊橋木質結構開始出現開裂、變形、腐爛等安全隱患。2024年8月,市建科院對風雨廊橋重新進行了優化設計,并擬定了在原址按原樣重建的方案。
在設計方案選擇中,市建科院經過多方調查、對比,最終選擇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作為新風雨廊橋的主體承重結構,用巖石錨桿基礎與原大壩連為整體。造型設計方面,通過在新風雨廊橋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涂刷木紋漆,局部造型使用木材、石材復原的方法,使得新風雨廊橋在觀感及觸感上與原木結構廊橋保持了一致。
在主體結構設計中,市建科院提高了新風雨廊橋的整體抗震等級,并在上層造型結構中,采用了豎向構件逐層收進,少框架、多懸挑,少封閉、多架空的設計,極大提升了主體結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,也達到親水建筑長期使用不開裂、不變形、不損壞的設計目的。新風雨廊橋結構主體與飛檐造型相互配合,既還原了木結構老廊橋的靈動輕盈、層次豐富,也提升了了市民在休閑游玩過程中的體驗感。
新風雨廊橋的重建工程是桃花溪彩云湖專項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市建科院在仿古建筑修繕重建方面積累了寶貴且豐富的經驗,也是市建科院在落實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,認真踐行“人民城市”理念,推動“城市更新”工作中交出的新答卷。
青山側立遮風雨,廊橋橫臥鎮波濤。未來,市建科院將同新建的風雨廊橋一道,繼續為廣大市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遮風擋雨,保駕護航。